但預測常趕不上病毒的變化,一旦猜錯,只剩20~30%保護力,恐導致全球大流行。
圖片來源: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中山大學講座教授陳鎮東研究發現,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在黑潮深水遺留大量放射性銫137,超過福島核電廠事故釋出量千倍。原能會發布新聞說明,目前國際間已無核子武器試爆,海洋中人工放射性物質已相當微量,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調查結果顯示,台灣周邊海域海水及海生物的放射性銫活度,均遠低於「環境輻射監測規範」紀錄基準,並無輻射異常現象。
原能會強調,對於媒體報導稱海洋深水放射性銫會湧升至表層水處,可能被藻類、海洋生物吸收後影響人類一事,因目前並無輻射異常事故,對國人並無影響。新聞來源 黑潮發現銫 研究: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殘留超過福島千倍(中央社) 黑潮發現放射性銫 原能會:無輻射異常、不影響國人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福島食物吃了會致癌?拒吃福島食物就不會吃進輻射嗎?|又。原能會昨天強調,調查顯示台灣周邊海域放射性銫活度遠低於法定基準,並無輻射異常現象,也對國人無影響。團隊究其來源,發現黑潮輸送的大量銫137,並非10餘年前的日本福島核能電廠事件,多數來自於60年前、1958年至1962年間,早已被眾人遺忘的美俄密集核彈試爆歷史。黑潮發現銫: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殘留,超過福島千倍 (中央社)中山大學講座教授陳鎮東研究發現,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在黑潮深水遺留大量放射性銫137,超過福島核電廠事故釋出量千倍,且可能在東北角湧升海域被蝦蟹藻類吸收,人類捕食恐受影響。
原能會說明,輻射偵測中心在2018年至2021年,委託中山大學協助執行台灣海域環境輻射背景調查,協助海水、沉積物、岩心等樣品取樣及數據分析等工作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原能會強調,對於媒體報導稱海洋深水放射性銫會湧升至表層水處,可能被藻類、海洋生物吸收後影響人類一事,因目前並無輻射異常事故,對國人並無影響。
原能會昨天強調,調查顯示台灣周邊海域放射性銫活度遠低於法定基準,並無輻射異常現象,也對國人無影響。原能會說明,輻射偵測中心在2018年至2021年,委託中山大學協助執行台灣海域環境輻射背景調查,協助海水、沉積物、岩心等樣品取樣及數據分析等工作。圖為研究團隊採樣台灣周遭海域的銫134、銫137及其輸送情況。原能會:無輻射異常、不影響國人 (中央社)有研究指出60年前美俄核試爆,在黑潮深水遺留大量放射性銫137。
新聞來源 黑潮發現銫 研究: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殘留超過福島千倍(中央社) 黑潮發現放射性銫 原能會:無輻射異常、不影響國人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福島食物吃了會致癌?拒吃福島食物就不會吃進輻射嗎?|又。陳鎮東研究團隊發現,黑潮200到400公尺深處有最強的銫137輸送量,且是2016至2018年福島地區每年釋出到海洋的1000倍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雖然福島釋放的物質確實會流到台灣附近,但台灣觀測到的銫,不見得都是福島釋放的,很大部分是過去核彈試爆殘留物質。圖片來源: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中山大學講座教授陳鎮東研究發現,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在黑潮深水遺留大量放射性銫137,超過福島核電廠事故釋出量千倍。原能會發布新聞說明,目前國際間已無核子武器試爆,海洋中人工放射性物質已相當微量,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調查結果顯示,台灣周邊海域海水及海生物的放射性銫活度,均遠低於「環境輻射監測規範」紀錄基準,並無輻射異常現象。
原能會強調,對於媒體報導稱海洋深水放射性銫會湧升至表層水處,可能被藻類、海洋生物吸收後影響人類一事,因目前並無輻射異常事故,對國人並無影響。新聞來源 黑潮發現銫 研究: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殘留超過福島千倍(中央社) 黑潮發現放射性銫 原能會:無輻射異常、不影響國人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福島食物吃了會致癌?拒吃福島食物就不會吃進輻射嗎?|又。原能會昨天強調,調查顯示台灣周邊海域放射性銫活度遠低於法定基準,並無輻射異常現象,也對國人無影響。團隊究其來源,發現黑潮輸送的大量銫137,並非10餘年前的日本福島核能電廠事件,多數來自於60年前、1958年至1962年間,早已被眾人遺忘的美俄密集核彈試爆歷史。
黑潮發現銫: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殘留,超過福島千倍 (中央社)中山大學講座教授陳鎮東研究發現,60年前美俄核彈試爆在黑潮深水遺留大量放射性銫137,超過福島核電廠事故釋出量千倍,且可能在東北角湧升海域被蝦蟹藻類吸收,人類捕食恐受影響。原能會說明,輻射偵測中心在2018年至2021年,委託中山大學協助執行台灣海域環境輻射背景調查,協助海水、沉積物、岩心等樣品取樣及數據分析等工作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圖為研究團隊採樣台灣周遭海域的銫134、銫137及其輸送情況。
賈芯文S1EP13 福島核災十年特別報導 專家解析:「輻射污染的食品」與「輻照食品」有什麼不同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國立中山大學昨(3)日新聞稿指出,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陳鎮東近日獲選成為1962年成立的「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」會士,台灣歷來僅5人入選,陳鎮東可謂台灣海洋科學領域第一人,近期關於黑潮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更獲世界頂尖期刊《海洋污染公報》(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)刊登。原能會:無輻射異常、不影響國人 (中央社)有研究指出60年前美俄核試爆,在黑潮深水遺留大量放射性銫137。原能會指出,根據歷年海域輻射調查結果顯示,台灣周遭海域中放射性銫,在黑潮200到400公尺深處,有較強輸送量,會於台灣東北角湧升至東海表面,此發現獲世界頂尖期刊《海洋污染公報》刊登。針對日本擬於明年春天排放福島含氚廢水,陳鎮東也藉這篇研究指出,核彈試爆過程,原子彈會釋放銫137,而氫彈會釋放氚,台灣附近量測到的氚也可能是過去核彈試爆所留下。陳鎮東研究團隊發現,黑潮200到400公尺深處有最強的銫137輸送量,且是2016至2018年福島地區每年釋出到海洋的1000倍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陳鎮東指出,福島及核爆會產生放射性銫134與銫137,目前半衰期較短的銫134已經偵測不到,而半衰期約30.2年的銫137,含量均低於原子能委員會之紀錄基準值,並不對人體造成危害。
團隊也推測,台灣東北角屬海洋重要湧升地區,海洋深水會在此處湧升到東海表面,銫137可能會從海洋深處湧升至表層水深約20公尺處,藻類、海洋生物吸收後,進而被人類從事海洋漁業如養殖、捕撈時利用,恐影響人類。此外,為因應未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海洋,原能會表示已規劃海域監測計畫,將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海域環境輻射變化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日本政府上一次發出J警報是5年前。
聲明並未提供更多細節。這是北韓今年以來第21次發射彈道飛彈,軍方正在分析相關數據。《路透社》報導,日本海上保安廳通報北韓疑似試射飛彈後,日本政府警告公民尋找掩護。他說:「我們正在分析細節,但這枚飛彈橫越日本的東北地方,接著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外的太平洋」,並表示這起試射沒有造成災損或人員傷亡。
根據韓國合同參謀本部,今天上午7時20分從慈江道武坪一帶發射的是一枚中距離彈道飛彈(IRBM)。新聞來源 北韓射彈日本罕見啟動J警報 日相岸田強烈譴責暴力行為(中央社) 北韓朝北海道及青森方向射彈 日本發布警報籲民眾避難(中央社) 北韓10天內5度射彈 南韓指挑釁強度升級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北韓今年第9次試射飛彈,韓國大選前夕傳達給新總統的挑戰訊號 2022年北韓一個月不到就三度試射飛彈,意味著文在寅「終結韓戰」的希望落空 北韓今年14度試射飛彈還揚言全力生產核武,美國擬在聯合國安理會加大制裁力道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日本海上保安廳同樣證實,北韓疑試射彈道飛彈。專家表示,北韓近期頻繁從不同地點發射飛彈,可能是為測試各種環境下的飛彈應用能力,收集相關數據,同時強化實際戰力以突破韓國防禦網。
《韓聯社》報導,北韓9月25日曾從平安北道泰川一帶發射一枚短距離彈道飛彈(SRBM),9月28日從平壤順安一帶發射2枚,9月29日從平安南道順天一帶發射2枚,10月1日從平壤順安發射2枚。北韓前幾天集中測試短距離彈道飛彈,算是「有節制」的挑釁行動,這次發射射程更長的中距離彈道飛彈,示威水準升級。
韓國合同參謀本部今早表示,北韓朝東岸發射一枚不明彈道飛彈。日本海上保安廳(海巡署)7時46分表示,研判北韓彈道飛彈已落下。韓國擴大與美國軍演之際,最新這起試射是平壤當局破紀錄一連串武器測試的一環。北韓朝北海道及青森方向射彈,日本發布警報籲民眾避難 (中央社)根據韓國合同參謀本部,北韓今(4)日上午7時20分從慈江道武坪一帶發射的是一枚中距離彈道飛彈(IRBM)。
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稱北韓這起試射為「暴力行為」,在簡短聲明中說:「我們予以強烈譴責。今天上午發布後更新指示,7時29分左右,彈道飛彈飛越而過,朝太平洋方向飛越而過。
《中央社》報導,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告訴媒體,「北韓於上午7時22分左右…朝東發射一枚彈道飛彈」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日本政府表示,北韓今天上午7時22分(台北時間6時22分)左右朝日本北海道、青森縣方向發射飛行物,可能是彈道飛彈。」 《路透社》引述日本NHK報導,北韓最新的試射行動促使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(East Japan Railway Co)暫停北部區域的列車行駛。